——记动物遗传育种系期中教学检查会议
11月24日下午第一综合楼B318会议室,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期中教学检查会,老师们把最主要的“火力”对准教学中的问题;教务处陈晓琳老师“现场办公”,知无不言,言对症结;校督导老师彭克美教授“现身说法”,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教学经验,谈方法,讲技巧。
首先发问的是李小平副教授,“《动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》这门课由于实验的特殊性,实验过程中需要等待很长时间,我通常在等待时还跟同学们讲一讲有关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,但感觉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,怎么办?”。同样教授这们课的郑嵘、任竹青等老师建议首先尽量把实验课安排紧凑些,减少等待时间,其次还可以在等待过程中让同学们现场完成实验报告。
“实验课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,考核怎么搞?”李新云、牟春燕、苗义良三位教授都被此事困惑。彭老师开始支招,他教授《组织胚胎学》时,“一对一”考核,随机出题,同学们现场作答,这样既高效又客观。“这招不错”!三位老师表示要尝试一番。
徐德全教授“抱怨”道,“我这门课的教材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了,同学们对教材颇有微词”。“你可以自己组织各大高校主讲这么课程的老师共同编写呀!”陈晓琳老师立马“抢答”,她就教材编写、国家政策、学校支持等角度详细讲解,清晰明了。
排课时间、课程衔接问题则是老师们反映的共性问题。余梅、曹建华老师反应“一门课48学时,从穿短袖上到穿棉袄,时间跨度过长影响教学效果”,李新云老师说他的课“不幸”在周五第7、8节,任竹青老师主讲的《动物行为学》则在周五晚上进行。陈老师就排课问题跟老师们一一解释,并告诉大家会把问题反映到学校。
不同课程的授课内容存在部分重叠是老师们反映的又一个共性问题。苗义良老师讲到发生在这个学期的一个故事,他刚开口讲课就被同学们“顶”了回去,同学们告诉他另一门课程刚讲了的,苗老师表示有些尴尬。主讲《动物育种学》实验课的徐学文、马云龙等老师和主讲《猪生产学》实验课的左波老师也遇到过同样的“尴尬”。针对这个问题,陈老师建议学院严格审核教学大纲,老师们上课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。彭老师则谈到:动物遗传育种系调整不过一年,部分内容重叠实属正常现象,老师们无须激动,主讲课程有相似内容的老师们要坐下来交流,及时解决,只有沟通交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。
不知不觉已过18:10,老师们似乎意犹未尽,还在提问题,还在献计策。再怎么激烈的讨论,恐怕靠一次会议是远远不够的;再怎么难解决的问题,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吧。现场似乎还有点“火药味”,但静下心来一想,为人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,如此味道,还不是卯足劲想提高教学质量,还不是为了动科动医那帮孩子们吗!